briananderson.me.uk
“来自英国的问候”( "Hello From Britain")在中国已经有很长一段历史了,人们时常问我这一切是怎样开始的!
那么……请看!
自打我11岁开始,我的人生理想就是能在广播电台工作。当我14岁时,我已经拉着电线在我住的那条街跑上跑下,把我卧室中的一个小电台和我邻居的房子连接起来,开始为他们制作节目了。
在来中国之前很多年,我是苏格兰一个广播电台的管理人员。当年的雄心壮志已经得到实现,我为一个电台工作,甚至得到了最高的奖励。并且..这个电台让我免费使用一辆汽车。
大部分西方人的“梦想”是能住到乡村去。这似乎与上海人的想法大相径庭,当然中国的乡村还远远没有城市那么发达。
我所在的苏格兰乡村,我们已经拥有了数字电话,还有供电、供水和污水处理系统。牛奶每两天送一次,信件每天送一次,垃圾每星期清理一次。我们还有汽车,最近的镇距离我们只有25公里,驾车只要17分钟就能到那儿。
然而……我已经实现了当年的雄心壮志,进而感到有些厌倦了。我非常爱苏格兰,但这是一个广大的世界,而我却只能通过电视机来观察它。我想亲身去见识这个世界。
在1988年,对我来说,没有一个地方能比中国更加“遥远”了,因此我决定去那儿看看。虽然我已经是一个电台的管理人员,但是经济上我并不宽裕。于是,伦敦的一个广播电台为我支付了机票费用,作为交换,我将为他们在中国制作一个广播节目。
第一次中国之行,我被所见到的一切彻底迷倒了。这儿的人们温和、友好,有着不可思议的好奇心。我着实觉得自己好象是一个太空人。
广播是我的生命,在我第一次访问中国时,我收听了“YOUR Radio”,节目冷淡而乏味。“中国人何以会如此友好,同时这种友好又何以没能渗入到广播节目中去。”我曾多次地问我自己这个问题,但是1992年在上海的节目改观之后就很少问了。
我在北京和上海同时获得了制作广播节目的机会。但是那些人说他们不能付钱给我,因为他们实在是很穷。因此我不得不去寻求广告赞助,再付钱给他们!!!这听上去很可笑,但是在商业广播这一行,这种情况并不是很少见,尤其是在美国。
的确,我看到这儿的电台工作人员很穷,而且在那时,他们的工作条件也不好。但是显而易见,中国正在以难以置信的速度高速发展,我发现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机遇。但是,怎样开始呢?
首先,我需要设立一个“公司”。在不同制度的两个社会之间,这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差异。在中国,人们认为“公司”是一个庞然大物,但是在中国以外情况绝非如此!!!!!任谁都能搞一个公司,非常便宜!.…..只需花1000元人民币。
接下来的问题是该怎样命名我的“公司”,我想给它起一个对中国人来说都很有吸引力的名字。在我第一次访问中国过程中,每一个人都在谈论“打开国门”,因此我想:不如把它称之为一个……窗口。
但我还需要一个广告赞助商!幸运而又凑巧的是,DHL(敦豪)刚好与其合作者SINOTRANS在上海开设了一个分公司。伦敦DHL同意支持我,权当是试验。
我们于1989年8月开始制作“来自英国的问候”("Hello From Britain")。我常常在凌晨3点,在苏格兰的电台工作室录制节目,再通过DHL把节目送到上海。
那是怎样轰动的一个反响啊!!!!!那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日子,当我收到第一封来自上海听众的信件那天。他们通过上海的广播电台把信寄给我,因为在那时我还没有足够的钱回上海。
我在1989年底再次回到上海。我是无薪离岗,离开了苏格兰的工作。在上海呆了一星期,多开了几个会。接下来我到了香港,在那儿为一个广播电台工作了4周。香港人付给我的薪酬十分优厚!!!相当于我在苏格兰工作的4倍多。我因此有了足够的钱买飞机票!在香港,我还会见了一些潜在的广告赞助商……
他们中很多人势利而又粗鲁,一些人还嘲笑我。“一个英国佬怎么能够在中国制作广播节目!”他们说。“不管怎么说,中国的广播节目乏味极了!”
于是,我会见了雀巢公司(Nescafe)。他们很有礼貌,文静而又友好,但是我想,他们会不会觉得我有那么一点疯狂。
我回到了苏格兰,花了整整三个星期,片刻不离坐在我的电脑前,给他们写了一份在上海制作节目的可行性报告。接下来我又找来一个在苏格兰的中国留学生,录制了一个简单的节目。我把这个节目连同我的可行性报告一起寄给了香港雀巢公司。
在接下来等待他们回应的两周我几乎没有睡过。
他们说:“行。”不过我们得和电台就价格问题重新谈判。然而我还是没有钱买机票回去。我把公司10%的股份转让给了一个苏格兰律师,换得了10,000元人民币,坐飞机回去重新谈上海那个合同。
雀巢公司答应先试着资助我六个月。我于是坐下来计算究竟需要多少费用,供我几个月内在上海坐最便宜的航班,并且可以住在“七重天”宾馆。我还需要添置一些专业设备。我算了一个总数,计算在我付给自己只相当于我在苏格兰工资三分之二的情况下,还需要多少钱才能够支付所有的成本。
我辞去了苏格兰的工作。他们都认为我疯了,我只提着两台数码带录音机、1000首歌还有一台廉价电脑去了上海。银行答应给我5,000英镑的透支额度。
我永远不会忘记在上海的工作室录制首期雀巢咖啡音乐节目的经历。也永远不会忘记第一期节目结束之后他们对我所说的话……
“你在想些什么?在你的国家我们的职业是一样的吗?”我不知道怎么回答。
在接下来等待他们回应的两周我几乎没有睡过。
他们说:“行。”不过我们得和电台就价格问题重新谈判。然而我还是没有钱买机票回去。我把公司10%的股份转让给了一个苏格兰律师,换得了10,000元人民币,坐飞机回去重新谈上海那个合同。
雀巢公司答应先试着资助我六个月。我于是坐下来计算究竟需要多少费用,供我几个月内在上海坐最便宜的航班,并且可以住在“七重天”宾馆。我还需要添置一些专业设备。我算了一个总数,计算在我付给自己只相当于我在苏格兰工资三分之二的情况下,还需要多少钱才能够支付所有的成本。
我辞去了苏格兰的工作。他们都认为我疯了,我只提着两台数码带录音机、1000首歌还有一台廉价电脑去了上海。银行答应给我5,000英镑的透支额度。
我永远不会忘记在上海的工作室录制首期雀巢咖啡音乐节目的经历。也永远不会忘记第一期节目结束之后他们对我所说的话……
“你在想些什么?在你的国家我们的职业是一样的吗?”我不知道怎么回答。
两个从上海来的家伙出现在我的国家面前,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而且这也是我第一次从国外的角度来打量我的国家,颇有趣味。但是经济衰退沉重地打击了我的国家,我在雀巢公司获得的美圆能兑换到的英镑每天都在减少。我的钱很快花光了。我甚至不得不借钱支付我们在伦敦的伙食费。
当1990年末将至,我回到上海时,我几乎是一无所有了。
接下来我收到了香港来的一份传真。我在上海的工作获得了某慈善组织的“1990年最佳传媒方案奖”。通常你获得“艺术”类的奖是没钱拿的,不过这回我却得到了100,000港币,可以支付我的帐单了。
我是一个已成立两年的公司的董事长、经理、制作人、工程师、代理人、销售代表、秘书以及唯一的雇员。在我来上海前的第一年,我挣了100美圆利润,不过没有一分钱作为工资付给自己。第二年,即便是获了奖之后我还是失去了2,500美圆,而且挣得比我在苏格兰工作时还少。而最初两年,我付给上海那家电台的钱却超过了我在苏格兰的房子连同里面所有财产的价值。
接下来我们真正开始成长了!雀巢和DHL开始扩大节目在中国的播出范围,雀巢达到14个城市,DHL也有6个。索尼(Sony)也在上海搞了“索尼双十佳”。我在苏格兰建立了一个真正的工作室,雇了更多的人,直到1998年底我们的雇员已有5个人,我们的节目在14个城市每周播放总时间达到65小时。
我们赚钱了。虽然不多,大概每年30,000美圆。这笔钱用于设备和工酬。
自打工作开始以来,我们付给中国的广播电台的钱超过了五个西方人终其一生所能赚到的总和,而且我们付给中国宾馆的钱也超过了100,000美圆。
现在……我听到你说:“他发财了。”当我的公司赚钱了,是不是意味着我就能花钱走人。这是胡说八道,小孩才这么想。而且这么做也是犯法的。
我从未仅仅只为钱工作,我也从来没想成为这样的人。能够付钱给中国的广播电台我觉得很高兴,因为首先价格公道,其次是因为这笔钱他们能用于发展并紧跟潮流。一个不需要花钱的商人是个罪犯,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人。
我们的生意不需要工厂和大量的工人。在西方,只要一个人,一个节目。
而且……我们现在又只有一个人了!
到1998年末,我们受到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我们失去了与雀巢和索尼的合同。DHL也减少了除上海以外其他所有城市的节目投入。
于是……从1999年开始,我们退回到了起点。
2000年还算不赖,虽然我们损失了前些年赚到的所有利润,而且几乎囊空如洗。
“来自英国的问候”在2001年初在上海被停播了。我们事先也没有接到任何通知。我们被告知,是由于上海市政府广电局下达有关指令,禁止外国人做广播播音主持人。
这档节目在杭州一直播出到2002年初,直到北京DHL中外运拒绝继续提供支持。
英国和香港DHL资助这档节目从1989年一直到2001年末。
在中国制作广播节目是一项真正的冒险,因此我将永远感谢我那些中国以外的赞助者。但是……正是因为你们——我的听众——才使这一切有了价值。
我们只是芸芸众生。一档成功的广播节目绝没有任何高深的智力因素。反之亦然。在中国你拥有“大众”,大众就是中国。他们值得拥有一个微笑和一些温情。他们值得拥有优美的旋律和真挚友情的话语所能带来的美妙情感。是的......大众就是你们!正是因为你们才让我们的节目得以成功。
中国的普通听众给予的反响使我们的工作获得了真正的意义。我们收到了成百上千的信件。我在中国能遇到许许多多的听众,甚至在英国和美国都能遇到很多一直收听我们节目的中国听众。
我们网站上得到的反馈比我们预期得还要好,当我们坐在苏格兰阅读每个人在客人留言本上的留言,感到欢欣鼓舞。我们不是网站设计行家,这个网址主要是Brian利用他的业余时间做的。
感谢你们的支持!感谢你们的收听!
没有你们,我们什么也不是!!
现在,一切都结束了。
对某些中国人来说难以理解——这很悲哀——但我到中国不是为了淘金而来。
由于钱的原因,我没能在中国壮大我的事业。
在这个世界我们都是短暂的过客。
我们所有人都会死去。
你们也一样。
某时某刻,我们被给予某个机会,能够使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
1989年,我曾得到过这样的机会。
对于我所做过的事,我感到很高兴,事实上,你正在阅读这些话——这就证明了我的所作所为是正确的。
千金散尽,我现在一无所有。
还有一些中国人从我和我的节目上赚了大把的钞票。
最终我为他们的贪婪和自私感到震惊和恶心。
这些人将背负着自己的良知生活。我也不可能再回到上海。
至于我嘛……在我正在写信的房间窗外,天空蔚蓝,鸟儿歌唱。
我很幸福。
BRIAN ANDERSON.